作者:曹嘉宁
简介:听到皇太后询问,曹嘉宁就开口回道:“奴才曹嘉宁,在家里面的时候跟额娘学过一些。”“姓曹?”闻言,皇太后就开始想着谁家姓曹了,“我记得皇帝身边有个姓曹的侍卫,经常跟着皇帝来宁寿宫请安,那孩子是孙嬷嬷家的孩子。”曹嘉宁就笑着说道:“太后娘娘,你说的正是家母和家兄!”“原来是孙嬷嬷家的孩子啊!”,听到果然是熟人的孩子,皇太后就更高兴了。怎么说呢!天天都和同样一群人说话,肯定是没什么新鲜了!可要是太陌生了,完全搭不上话,也没有意思。
曹嘉宁来到茶水房以后,就发现另外两个今天不当值的茶水房宫女也来了。
看到曹嘉宁也来了,茶水房的大宫女兰香就开始吩咐起来了。
“春桃、春枝,你们去太皇太后的慈宁宫!春雨、嘉宁,你们去太后的宁寿宫。”
然后又指着两个锦盒装的东西说道:“这就是万岁爷要送给太皇太后和太后娘娘的新茶,你们路上可小心点儿!别给摔了。”
“是!”听到兰香的吩咐以后,几人便都开口应是。
然后春桃和春雨一人上去捧起一个锦盒,四人便一块儿出去了 。
慈宁宫和宁寿宫并不是在一个方向,从乾清宫出去以后,曹嘉宁、春雨就和另外两人分开了。
走在长长宫道上面,看着春雨捧着锦盒,自己却空着手,曹嘉宁心里面有点儿不好意思。
想着春雨也捧好一会儿锦盒了,曹嘉宁便开口说道:“春雨,你累不累?要不然换我来捧?”
闻言,春雨不在意的笑了一下,“就几两茶叶,又不是多重的东西,我哪里会累?你就别过手了!要不是我们出去办差,不好一个人出门,都不用你跟着走一趟。”
宫里面的规矩大,如果只是在自己所当差的宫殿里,或者是因为自己的事情出门还好。
反正一个宫殿就那么大,来来往往都是伺候的太监、宫女,无论什么事情,都是在大家眼皮子底下。
如果是领了主子的差事出门,就不能自己一个人去了,得找一个人结伴才行。
毕竟在宫道上面就没有人看着了,主子肯定不会放心。
当然,这也很正常!
虽然宫里面不可能有歹人,可是做主子的人,也不是担心奴才的安全,是要防着这个奴才有歹心。
如果送个什么东西,只有一个奴才去送,谁知道这个奴才会不会添点儿什么?就算是传话,也得担心会不会添油加醋。
真要发生这种事情了,就是长了多少张嘴都说不清了。
尽管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不大,毕竟大家用的都是信任的人。
不过在宫里面,又有什么事情不会发生?
防患于未然还是很有必要,这个规矩也就渐渐的定下来了。
曹嘉宁也知道这些规矩,想着几两茶叶确实不至于有多重,便也没有说什么了。
两人一路来到宁寿宫,守在宁寿宫门口的小太监便问道:“哪里来的宫女?”
春雨便回道:“我们是乾清宫的宫女,奉万岁爷的命令,给太后娘娘送新茶。”
听到是乾清宫的宫女,奉康熙帝的命令来给皇太后送新茶,小太监也不敢耽搁,马上就进去禀告了。
然后,很快两人就被宣进去了。
两人请过安,又被叫起以后,就听到太皇太后用满语问道:“是皇帝让你们来送新茶?皇帝有心了,朝堂上事情那么忙,还记得给哀家送新茶。”
屋子里面停顿了一下,曹嘉宁看着春雨似乎并没有开口的意思,才赶紧也用满语回答道:
“回太后娘娘,是内务府新奉上了一种茶,万岁爷觉得好,便让奴才等人给你也送一点儿来尝尝。”
发现自己问话以后,没有得到回答,正反应过来自己的话,宫女听不懂的皇太后。
在听到曹嘉宁的回答以后,倒是来了一点儿兴趣,不再像刚才那样百无聊赖了,“你这丫头会满语?是哪家的孩子?”
要说起来,平时面对后宫妃嫔言语间的明争暗斗,皇太后摆出一副听不懂的样子,其实也并不完全是装出来的样子。
毕竟大家日常用的都不是一种语言,皇太后来自蒙古,在进宫之前,说的也都是蒙古话。
就算是当初为进宫的事情,特意学过满语,可是终究不是母语,皇太后也不是多聪明的人,也就是勉勉强强能交流的地步。
说起来还是很不习惯,有时候还会词不达意,说出来的意思跟自己本来的意思都不一样。
满语都是要懂不懂的水平了,汉语就更是只会一点儿了,反正都坐到太后的位置了 ,就算不会汉语也不影响什么。
至于后宫妃嫔,尽管都是出自八旗秀女和包衣,但是因为进关已久,宫里面又推崇用汉语,上行下效平时用的也都是汉语,满语都不一定会多少,更别说是蒙古话了。
哪怕为照顾皇太后,会满语的妃嫔在皇太后面前都尽量用满语,可是双方都是当外语在学,交流起来也困难。
皇太后在后宫的事情上又有顾忌,担心词不达意会说错什么,自然干脆当做都没有听懂更加好。
这样的做法,倒是不用担心会出什么岔子了,但是皇太后平时也寂寞。
宫里面自然有能够和皇太后用蒙古话交流的人,就像太皇太后,还有先帝时期和皇太后一样来自蒙古的妃嫔,以及大家带过来的侍女这些。
可是好几十年都只能和相同的一群人说话,每天能有多少事情可以说?也没有什么新鲜了。
现在发现曹嘉宁会满语,哪怕不是会蒙古话,但是因为不用像对妃嫔说话那样有诸多顾忌,皇太后也提起几分兴致了。
听到皇太后询问,曹嘉宁就开口回道:“奴才曹嘉宁,在家里面的时候跟额娘学过一些。”
“姓曹?”闻言,皇太后就开始想着谁家姓曹了,“我记得皇帝身边有个姓曹的侍卫,经常跟着皇帝来宁寿宫请安,那孩子是孙嬷嬷家的孩子。”
曹嘉宁就笑着说道:“太后娘娘,你说的正是家母和家兄!”
“原来是孙嬷嬷家的孩子啊!”,听到果然是熟人的孩子,皇太后就更高兴了。
怎么说呢!天天都和同样一群人说话,肯定是没什么新鲜了!可要是太陌生了,完全搭不上话,也没有意思。
像这种两双方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熟人,但是对近况又不了解,就很有话说了。
“孙嬷嬷在江宁可好?我都好久没有见过孙嬷嬷了,还是孙嬷嬷有福气,都儿女双全了。”
一兴奋起来,皇太后不知什么时候连满语都不说了,又改说蒙古话了。
毕竟蒙古话才是皇太后本来的母语,自然还是更加习惯,不知不觉就开口说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