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祝馨
简介:|董知筠点点头:“嗯,你也不是头一回后悔了。”虽知他揶揄不假,自己的确多有后悔之时,而每每后悔多是未听他劝告,祝馨还是皱皱眉头以示不满。稍稍不悦后,祝馨继续说:“你说,我最近要不要在家躲躲,等风头过了再出门?”董知筠沉思片刻后开口:“范大人昨日携范小姐来探望,霍捕快也跟着。按理,范大人此番来是私事,那霍捕快同来有些唐突。”董知筠道,“霍捕快师出名门,在州衙也有声名,如今范大人这样优待
董知筠点点头:“嗯,你也不是头一回后悔了。”
虽知他揶揄不假,自己的确多有后悔之时,而每每后悔多是未听他劝告,祝馨还是皱皱眉头以示不满。
稍稍不悦后,祝馨继续说:“你说,我最近要不要在家躲躲,等风头过了再出门?”
董知筠沉思片刻后开口:“范大人昨日携范小姐来探望,霍捕快也跟着。按理,范大人此番来是私事,那霍捕快同来有些唐突。”董知筠道,“霍捕快师出名门,在州衙也有声名,如今范大人这样优待他——稳妥起见,你不若在书院启学前都待在家中罢。”
虽然祝馨已猜到七八分结果,但自己还是存有一丝侥幸,眼下听到董知筠亲口说,便掐灭这丝侥幸,老老实实地打算避风头了。
10. 暗赌
自与董知筠商议后,祝馨便闭门不出,暂时躲风头,一面留意着县衙动静,怀有心事,终日少言。
落在李缘娘眼里,平日不服管教的野丫头忽然变得安静不少,着实反常,耐不住想往她的住处去瞧瞧。便半闲散半好奇地逛到祝馨住处。
却不进天井,站在院外向内窥视。
但见院内无有人影,只有花草摇曳,无有半点人声,只听阵阵鸟鸣。
如此安静,倒叫李缘娘更添几分忌惮。不仅因为祝馨与寻常姑娘家不同,说上房揭瓦真上房揭瓦,何况她真尝过祝馨拳头的滋味——幸好彼时祝馨不过是个十岁的小孩,劲不算大,她还受得住。往后祝馨渐渐长大,她可一点不敢惹恼祝馨了。
进去之后也不急着进屋,走到廊下,透过窗纱往屋内看,朦胧间看到祝馨正在书桌前翻阅书册,看不出任何异样。也没看到阿玉。
正欲细看时,忽听有人唤了一声“夫人”,循声看时,正看到眼前的阿玉,连忙正了身子脚踩实地,端起样子来。
一墙之隔的祝馨听到阿玉的声音回过神来,只向窗户看了一眼便看到李缘娘,不由心生疑问:她这会过来做什么?
随后又为自己的疏忽大意而倍感懊恼。
虽说祝馨与继母不合一事人尽皆知,但为了祝家颜面,还是要做些表面功夫,不过祝馨却不打算下多少力气。
见李缘娘进来,祝馨面无表情地迎上去,冷淡地见礼问安,待李缘娘坐定,接过阿玉递来的茶水,端给李缘娘。
李缘娘啜了一小口,算是给了面子。
“缘姨今日怎的来了?”祝馨先开口,暗忖她不请自来所为何事。
李缘娘扫视屋子几眼,临时想到几句话:“这几日不凉不热,为娘瞧你这几日都在家里,怕你憋闷,便过来看看。再过几日书院启学,你再想这般无拘无束可难了。”
明明是寻常话语,但从李缘娘口中说出,配上她那双泛着精光的眼睛,祝馨只觉得不舒服。
眼下祝馨七分心思在县衙,另外三份在书院启学,半分都不想分给李缘娘,便随口道:“书院启学在即,正在收拾东西,这几日便在家中。”
李缘娘闻言,嘴角微扬:“读书时好事,能考取功名、光宗耀祖。可女孩家还是把心思多放在家中事上,书念得多了,便没心思顾家,将来嫁了人会被婆家嘲笑的。”
祝馨本不想多搭理李缘娘,听到这话,暗自翻了个白眼,撇撇嘴道:“国朝之策是‘阴阳相协,乾坤和济’。我们书院桃李堂内挂着曹糜、谢良春两位女师的容像,受后世瞻仰追怀。连当今天子也是女子,依缘姨说,皇上怎的不在家相夫教子呢?”